虽然是沿黄城市,济南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于海田指出,济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83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济南市立足缺水型城市实际,不断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记者了解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5年来,济南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市年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省分解指标22.2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提前超额达到省定“十四五”末任务目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4.6%。
“中心城市”定位功能不断强化
2024年11月8日,正式批复了《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 《规划》)。记者注意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先后经历了4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定位从“山东省省会”到“华东地区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从“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再到“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不断强化。
打造“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底气何在?
从经济发展基础来看,黄河干支流流经及受水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66个,2023年地区GDP合计为19.4万亿元。其中,达到12757.4亿元的济南,是黄河流域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从区位上看,济南通衢南北,横贯东西,北接京津冀,南联长三角,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是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
此外,济南还是共建“一带一路”及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总线路15条,通达23个国家48个城市,年开行量由2019年的158列增长至2023年的1006列,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
近年来,济南锚定“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定位,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力。通过加强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对接合作,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跨区域联动,前瞻性布局建设黄河流域技术转移中心,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信用联盟等20余个联盟,济南与沿黄城市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规划》还明确了济南要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发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作用,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同时,要加强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既是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的迫切需要,也是圈内城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于海田表示,下一步,济南市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确定的、能做的事情积极有效地做起来、做到位,加快形成“1+1>2”的聚合效应,不断增强都市圈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兄弟城市紧密携手、各展所长,同题共答、齐心协力,把济南都市圈打造成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