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波长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被“拉长”;其次,放大任何东西都需要能源,而贴纸属于“无源天线”,无法为“有效放大信号”提供能源。而且,由于手机型号及运营商的不同,各手机信号频率也不尽相同,要实现共振就必须与相应手机信号的频率相同。因此,一张贴纸即便能产生某种共振,也不可能符合所有手机频率,不可能实现商家宣称的“全场景”应用。
不少人认为信号强下载速率就会快一些,但这不是绝对的。数据下载速率不仅取决于网络,还取决于输出数据的服务器以及用户数。因此“贴上信号增强贴能提高下载速率”是个伪命题。
流言套路:“手机信号增强贴”就是打着“高科技”旗号传播伪科学的现实例子,这类产品借科技之名行营销之事,但其禁不起严谨的科学分析。类似流言还有“用脱糖电饭锅蒸饭可降低米饭中70%糖分”“‘量子波动速读’1分钟可阅读10万字”等。
夸大其词类年度流言: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
解读人: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临床部主任医师 吴海云真相: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输液用的一般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或者西药中的扩血管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这类药物一般作用时间是6~8小时,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预防脑中风。并且,这些药物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了血管的扩张能力,等真正出现脑梗死等症状需要输液时,往往会出现药物耐受,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甚至错失真正抢救治疗良机。此外,通过静脉输注溶栓药物虽然是脑中风急性期的抢救方式,但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比如溶栓距离发病时间不宜超过4~5个小时、有出血史及手术外伤病史的患者不能溶栓等。
引发脑中风和再次脑中风的原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烟、酒、肥胖、药物、饮食等因素,凡是不结合上述致病因素而进行的干预行为,都难以起到预防作用。单纯用输液预防脑中风显然是不科学的。
流言套路:有些流言不顾限定条件将科学结论夸大,以偏概全,极具迷惑性,如“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等流言就让许多老年人信以为真。与之类似的“老年人献血可以降血脂”“正常人多吸氧可保健”等流言,其论述中虽有正确的地方,但它们往往夸大其他细节,这恰恰是流言的狡猾所在。(来源: 央广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我来说说() |
上一篇:寒假到护眼忙 误区知多少? |
下一篇:神兽又要居家学习?严控电子屏使用最大时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