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部门应通力协作,业委会要加强与业主沟通
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大家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就会有差异化需求。出现问题,积极沟通,坦诚交流,心结自然会解开。杨世海老人说,当初为了加装电梯,他所在小区5栋2单元的业主建了个微信群,并详细讨论了分摊方案。楼层越高承担费用越多,大家决定,全单元六层12户业主中,一楼业主不出资,二楼至六楼业主每户出资占比依次为3%、5%、10%、14%、18%。
12户业主,也有意见难统一的时候。“确定电梯品牌和电梯公司,就遇到了问题。”杨世海告诉记者,有的业主想要国际品牌,觉得更安全,有的认为国产品牌性价比更高。光电梯公司,老杨就接触了10多家,更别提他们各自推荐的电梯品牌。“后来加装电梯公司的负责人领我们实地考察了一家国产电梯品牌。这款电梯速度不错,没啥噪音,也挺安全。我把调研报告往群里一发,大家纷纷表示满意。”
畅通业主沟通渠道,业委会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青海西宁移动公司家属院业委会主任刘武升认为,“业委会要做‘润滑剂’,实心为业主考虑,倾听各方意见,引导业主将疑问和困难都讲出来,协商解决。”
西宁移动公司家属院建了20多年,居民以老人居多。去年该小区被定为西宁市老旧楼院加装电梯试点,如今,一排排整齐的玻璃电梯干净明亮,居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便利。据介绍,每部电梯造价40万元,政府补助15万元,其他费用由业主按照一定的分摊比例共同出资,费用随楼层增加每层加20%,平均每户掏2万多元。
谈起经验,刘武升笑道:“对于业主们的意见,业委会采用普遍问题开会讨论、个别问题特事特办的方法,尽量兼顾各方合理诉求。”比如,一开始计划将电梯建在阳面,这样一出家门就能乘梯,但业主普遍反映遮挡阳光,于是业委会开会决定将电梯改建在阴面;电梯最初设计为全玻璃式,美观大方,业委会考虑到家属院老人居多,可能会造成居住在高层的老人恐高害怕,于是将轿厢打造为封闭式。共识一步步达成。
西宁市住房保障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说,“加装电梯是一项民生工程,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看起来是小工程,但涉及电力增容、管道改建、绿地改造等事项,需要各个部门彼此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把好事办好。”(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金正波 杨文明 游 仪 原韬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我来说说(0) |
上一篇:神奇范 时代之上 再筑美好 58同城盛大开启济南公寓行业领袖高峰论坛 |
下一篇:房地产行业成长重心转移 高质量发展成企业共识 |
|
|
|
|